文献解读|光信号调控因子GmSTF34通过激活糖转运蛋白增强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感病性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CN)是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植物寄生性线虫,每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光信号是影响光形态建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键环境因素。GmSTF3/4 是大豆中类似于拟南芥HY5的转录因子,参与光信号传导和根瘤形成。然而,在病原体诱导的胁迫下,其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由沈阳农大朱晓峰教授团队和南开大学玄元虎教授团队合作撰写的论文“Light-signaling regulato...
IVScope 小动物活体成像|JMST期刊:生物免疫治疗法用于协同肿瘤化学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结直肠腹膜转移癌(CRPC)作为结直肠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具有诊断晚、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的特点。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 CRPC,但该方案仅适用于部分患者,且易引发严重副作用。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可触发免疫应答,化疗等标准癌症治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 并产生肿瘤相关抗原(TAAs),但单独 ICD 激活免疫系统的效果有限,常需与免疫佐剂,如 TLR7 激动剂咪喹莫特(R837)联用。然而,TLR 激动剂治疗指数低,...
IVScope小动物活体成像|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期刊:基于PNP的纳米胶束延缓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症、软骨破坏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巨噬细胞的极化失衡在RA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促炎性 M1 型巨噬细胞会加剧炎症和骨破坏,而抗炎性 M2 型巨噬细胞则有助于抗炎和组织修复。现有治疗药物虽能缓解症状,但存在全身副作用且对免疫细胞缺乏特异性,因此亟需开发能调节 RA 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行为的靶向策略。 近期《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刊登了...